做音响 DIY 或设备开发时,总在纠结供电兼容性与功率输出的平衡?上大科技的两款 R 类音频功率放大器或许能提供新思路 ——CS86817E 支持 5-24V 宽压,单声道最高能到 118W;CS86820E 适配 5-13V 场景,2×30W 立体声输出也足够应对多数日常需求。两者都内置 BOOST 升压模块,还能通过 AERC 技术降低 EMI 干扰,从桌面音响到小型音频设备,适配性还挺灵活。
对音频设备来说,“安静” 和 “有力” 同样重要。CS86817E 与 CS86820E 这两款芯片,不仅在功率上各有侧重(前者单声道 118W / 后者 45W),还都用了全差分架构和高 PSRR 设计,能减少噪声干扰。无需滤波器的 PWM 结构让电路设计更简洁,过流、过热保护也能避免异常工况下的损坏,适合追求稳定输出的音频项目。
一 CS86817及CS86820的特性异同对比(一)相同点1 核心架构与技术特性均为内置 BOOST 升压模块的 R 类音频功率放大器,支持单声道与立体声两种工作模式,能根据不同音频设备需求灵活切换。
采用全差分架构与极高的电源抑制比(PSRR),在 217Hz 下 PSRR 均为 72dB,可有效提升对噪声的抑制能力,减少音频信号中的干扰。
搭载专有 AERC(Adaptive Edge Rate Control)技术,结合无需滤波器的 PWM 调制结构,能在音频全带宽范围内极大降低 EMI(电磁干扰),简化电路设计的同时保障信号稳定性。
内置完善的保护机制,包括过流保护、短路保护和过热保护,可在异常工作条件(如输出管脚短路、温度过高)下保护芯片不被损坏,提升设备可靠性。
具备优异的 “噼噗 - 咔嗒”(pop-noise)杂音抑制能力,通过内置专有时序控制电路,消除系统上电、下电、唤醒(Wake up)和关机(Shutdown)操作时的瞬态噪声。
2 基础电气与功能参数静态电流典型值均为 50mA,低静态功耗可减少设备待机时的能量消耗,适配电池供电场景。
BOOST 模块特性一致:开关频率均支持 50K~1MHz 可调,且具备外部时钟同步功能(外部时钟范围 300KHz~1MHz,脉冲宽度需大于 20ns);均支持通过 RT 引脚电阻设定开关频率;BOOST 欠压检测(UV)典型阈值均为 3.9V,可防止输入电压过低导致芯片误操作,且 SD_BST 引脚均可用于实现可调欠压闭锁(UVLO)。
软启动设计相同:均内置软启动电路,通过 SS 引脚电容Css设定软启动时间,能显著降低启动电流尖峰与输出电压过冲。
均符合 RoHS 标准的无铅封装,且存储温度范围均为 - 65℃~150℃,焊接时引脚温度(10 秒)均为 260℃,适配环保生产要求与常规焊接工艺。
3 应用与设计适配核心应用场景均为音响设备,涵盖桌面音响、小型音频播放设备等,电路设计中均需注意 PCB 散热布局,确保散热片与 PCB 散热区域相连并通过过孔接地。
BOOST 模块均采用非同步整流,需外接肖特基二极管续流,且建议使用两个以上肖特基二极管并联,同时要求肖特基到电感到输出滤波电容再到 PVCC 端的连线尽可能短,避免 LX 端过冲振铃变大影响 EMI 或烧毁芯片。
输入电路设计逻辑一致:输入电阻与输入电容构成高通滤波器,截止频率公式核心逻辑相同(仅内置输入电阻阻值有差异),且均要求输入电容精度为 10% 或更小,以保障低频性能与 Pop&Click 抑制效果。
(二)不同点1 电压与功率参数
2 封装与散热设计

3 关键电气参数差异
4 极限与推荐工作温度
二 应用信息(一)CS868171 立体声典型应用图
2 引脚排列及定义(二)CS868201 典型应用图
2引脚排列及定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