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: 1)麦克风单体,喇叭单体,腔体的验证------频率响应 2)推荐的FF,FB MEMS硅麦克风和数字麦克风单体 3)样机装配的要求 4)装配后的喇叭与麦克风连接正确性验证 1)检查佩戴一致是否良好的录音—人工耳录音 2)检查耳机喇叭腔体与麦克风腔体的隔音效果录音—E_path 3)检查耳机麦克风的密封性录音—PD_path 4)检查耳机腔体在低频部分的频响—SD_path 3, 前期验证OK后,开始Filter设计,看ANC效果。 1)录音转换 2)产生S-model 3)产生Filter 4)调试parameters,生成htf文件 5)微调节ADC的Gain以改善ANC效果。 1,ANC调试前期验证准备工作 1)麦克风单体,喇叭单体,腔体的验证------频率响应 通在Hybrid ANC Headset Electroacoustic Guideline Mini-specification.pdf文档中对FF和FB MEMS硅麦克风有如下要求:
对腔体单体的要求: 耳机的喇叭腔体与麦克风腔体之间要做隔离,物理上要有完全的隔断,防止喇叭发出来的声音通过腔体内部传到麦克风,具体性能可在录音阶段验证效果。 2)推荐的FF,FB MEMS硅麦克风和数字麦克风单体 3)样机装配的要求 在调试ANC之前,要求客户把样机装配好,要求如下: ① 喇叭固定在腔体内,而且打胶固定,喇叭线通过过孔到麦克风腔体时,过孔处一定要打胶封住,防止漏音过去。 ② 麦克风也是固定在腔体内,而且麦克风的导音孔一定要对准腔体的导音孔,麦克风上一定要有硅胶套和隔膜,腔体的导音孔边缘要平整光滑,不能有凹凸不平的地方,会导致在录音时产生曲线在某一个频段上有拱起的现象。 麦克风的硅胶套要紧紧顶着外壳腔体,越紧越好, 防止腔体内部漏音过去,影响ANC效果。 原则就是:除了腔体的导音孔外,声音都不能从其它任何路径进入到麦克风中。 ③ 需要把喇叭线,麦克风线拉到腔体外,并做好每条线的标识,腔体连接处需要打胶密封。如果是PCB板在腔体内的,需要把USB接口拉出来。 ④ 耳机外壳装配好后要打胶密封,防止漏音进入 4)装配后的喇叭与麦克风连接正确性验证 这是FF mode的MEMS 接线方式,MIC2接人工耳。 如果是柱极体麦克风则直接接到MIC1口上即可,MIC2接人工耳。 如果是Hybrid mode,FF MEMS按下图接,MIC2在录音阶段分别接FB MIC和人工耳。 验证连接的线是否正确有2种方式: ① 开发板进配对连手机,直接打电话,通过自己说话和听对方的声音来验证喇叭和麦克风是否正常工作。 ② 通过进入ANC tuning mode,FF Mode的话录制E-path看曲线。Hybrid Mode的话录制E-path和PD-path 看曲线。
1)检查佩戴一致是否良好的录音—人工耳录音 对比3次录音,如果比较一致,说明佩戴良好,可以继续。 如果差距明显,说明耳机结构有问题,造成每次佩戴的ANC效果都不一致,无法继续ANC调试。 2)检查耳机喇叭腔体与麦克风腔体的隔音效果录音—E_path E-path正常录音1次, 把FF MIC外面的进音孔堵住再录音1 次E-path。 ① 没有堵时,看FF MIC录音是否低于SPK噪音有40dB以上。这个40dB是指耳机喇叭腔体与麦克风腔体的隔音效果。 ② 在堵住时,看FF MIC录音与没有堵住时的差值有多少,差值越小越好,差值说明从内部进入到FF MIC的声音大小。 3)检查耳机麦克风的密封性录音—PD_path 4)检查耳机腔体在低频部分的频响—SD_path 需要看人工耳录音与噪声相比,在低频部分不要衰减很多,两条曲线应该相近的,经验值是在7dB以内。 如果在低频衰减很多,则在ANC效果在低频部分被抵消。 下图是衰减十几个dB的,这是不可以的,首先需要从喇叭的频响去加强低频特性。 3, 前期验证OK后,开始Filter设计,看ANC效果。 1)录音转换 2)产生S-model 3)产生Filter 4)调试parameters,生成htf文件 5)微调节ADC的Gain以改善ANC效果。 来源:https://www.wpgdadatong.com/cn/blog/detail?BID=B2131 |
GMT+8, 2025-4-30 17:59 , Processed in 0.182801 second(s), 16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d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